乐球网

热忱、责任、激励:从“小将朱挺”到“教练朱挺”

发布时间:2025.08.15

当见到记者后,朱挺没等记者问问题,就先向记者提了一个问题:

“你报道完东亚杯之后,感觉中国队最近的情况怎么样?”

虽然早已结束了球员生涯,但这位前国脚还是会关心国足的比赛。他现在的角色已经不是当年代表国足出战的锋线小将,而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教练。因此,朱挺在看国足比赛的时候,关注点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:

“我会更看重屏幕左下角、右下角(教练席)发生了什么事情,替补席上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当失球之后,教练员在做什么,他们的团队在做什么……”

“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”

除了教练团队的工作外,朱挺还重点关注了中国队新星王钰栋的表现。他的速度和突破给朱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让他想到了中国足球界常会聊到的话题:留洋。

朱挺自己并没有在国外踢过球,但他确实曾经有过留洋的机会。2009年,克罗地亚的哈伊杜克俱乐部有意引进朱挺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朱挺最终没有完成留洋的梦想。

多年以后回顾这段故事,朱挺还是颇感遗憾:“我的能力不足以站在欧洲五大联赛的平台上,但是可以去一个欧洲二级、甚至三级联赛的环境。当时我和我的经纪人达成了一个共识:我必须要出去。”

就在2009年,和朱挺同龄的周海滨加盟了荷甲PSV埃因霍温队,冯潇霆加盟了韩国的大邱队。这两位好友的留洋,让朱挺很受触动。他也清楚地知道:自己如果去了欧洲更低级别的联赛,或许挣不了多少钱,但他并不在乎。

朱挺回忆:“当时我和父母、爱人说:我出国之后,可能不会给你们寄回来钱,因为我的工资或许只够我在外面生活。但未来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,来弥补这几年对家里的亏欠。”

最终,哈伊杜克以“锋线人手过多”为由放弃了朱挺,让他的留洋梦破灭。或许是想起了自己的遗憾,让朱挺对王钰栋这样的优秀后辈寄予厚望:“如果不考虑薪酬,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,这个是他可以做到的。他也可以借此去影响更多的年轻球员,就像许多日韩的留洋球员一样。”

“我也曾想破圈,觉得自己在足球圈待够了”

朱挺曾经也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,给球迷们留下过美好的回忆。

提起朱挺,许多人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2005年荷兰世青赛上,代表中国队打进凌空卧射的那名小将。而如今的他已经蓄起了胡须,整个人显得成熟、老练了很多。成为教练后,朱挺由于准备训练过程中长期的日晒,皮肤也开始变得黝黑。

朱挺在荷兰世青赛上的精彩进球

其实,朱挺在2024年年初宣布退役时,并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。他也进行了很多不同的尝试。

“我也会有奇奇怪怪的想法,我也想‘破圈’。”朱挺解释道:“我觉得我在足球圈待够了,想展示一些不同的自己。”

退役后,朱挺参与过海鲜烧烤店的经营,也走过所谓的“网红路线”,还尝试过做健身博主。最终他发现,回到足球道路上才是最适合自己的。

“我从7岁开始踢球,到现在已经超过30个年头了。对我来说,这是我小半辈子最拿得出手的东西,也是最轻车熟路的东西,不用再走弯路。继续从事足球,也会让自己感觉更舒服。”

本赛季,一支中冠新军:大连可为足球俱乐部的成立,给了朱挺一个机会。大连可为成立之初的宗旨,是要给那些没有平台展示能力、即将面临退役的大连籍球员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。他们邀请朱挺担任球队的主教练。朱挺在通过一周的考虑之后接受了这个挑战,成为了一名“新手教练”。

“我现在每一天都在跟自己比赛。”作为教练中的新手,朱挺不停地在研究:“从我学教练到现在,其实很多的东西我也不理解。先不说欧洲五大联赛,不说克洛普和瓜迪奥拉。就说成都蓉城,他们进攻时是3后卫,防守的时候会变成5后卫。他们进攻的时候是怎么推上去的?防守的时候又是怎么回来的?就像这些东西,我现在都未必理解地很透彻。哪怕每天我弄懂一个点,把训练项目设计得比前一天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,我就会觉得这一周我没有白过。”

“我如果上了东北路小学,可能会踢不上球”

成为教练后,朱挺总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。他长期住在球队基地,甚至没有时间给孩子开家长会。这种情况从他的球员时代开始,一直持续到了如今。

实际上,朱挺曾经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职业球员,踢出个名堂来。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朱挺所想象的那样。

由于朱挺常忙于训练、比赛,没有太多时间来陪伴和监督孩子的训练,当初送孩子们去训练的,往往是朱挺的父亲。

“我爸送我两个孩子去踢球,到第三周的时候,孩子就开始哭闹、不下车,说:‘爷爷我累了,我实在是踢不动了,我不想踢了’。”朱挺回忆:“他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,我爸就说:‘好,那今天咱们休息,就别练了’。回家了之后,他们瞬间就不哭了。等到第二天再去的时候,还是同样的情况。这样一来,我爸基本上就不再会去送他们去踢球,我也就不再坚持了。”

这种情况,和朱挺小时候经历的截然不同。他说:“为什么以前的孩子特别能吃苦?其实是因为以前的父母不会管我们。到了训练时间,我就自己拿着球包、水瓶去训练——当然,主要还是因为我自己想要去踢球。”

在大连这座城市当中,如果一个孩子不会踢球,就会和身边的小伙伴缺少了一种沟通的桥梁。踢球这件事,在大连孩子当中不仅是一项特长和技能,还是一种社交的手段。朱挺说:“如果你踢得好,在小伙伴当中甚至会获得一定的话语权。比如你是某校队的主力,那你在班上的地位就明显会比其他的男同学稍微高一点。比如下课了之后要组织比赛,就是你说了算,你可以给大家分队。”

在大连,东北路小学的足球传统是最出名的,从这所学校里走出了诸多国字号球员。但朱挺并不是东北路小学毕业的,考虑到和自己家的距离,他就读的是实验小学。和他同一年龄段的同学里,还有权磊、邹游等人,后来都成为了职业联赛的名将。

“如果我当时上了东北路小学,未必能踢得上球。”朱挺回忆:“在我们同年龄段的这一批人里,东北路小学有冯潇霆、董方卓、程谋义、王宏有……而我踢9号的位置,如果真的上了东北路小学,就要和董方卓竞争。谁能竞争过他?小时候他的水平就比别人明显高出不少,哪个队一听东北路的董方卓来了,基本上就投降了。”

董方卓

董方卓的身体素质和速度给少年时代的朱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拥有远超同龄人的爆发力、弹跳力、身体协调性和力量。当时,朱挺还有个队友叫刘晓峰,速度也很快。在对阵别的球队时,刘晓峰都被安排在进攻线;只有在对阵东北路小学的时候,刘晓峰会被撤回到后卫线,专门盯防董方卓,因为只有他能勉强跟得上对方。

但是,这位在小学时期唯一有望防住董方卓的球员,职业生涯却非常坎坷。刘晓峰因为伤病的困扰,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,早早结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。朱挺提起他时也觉得很可惜:“这也是因为个人的际遇。如果他没有伤病的影响,其实真的可以为大连足球再做出很多贡献。很多球员不是因为能力不行,而是因为大的伤病、或者一些位置上的人员堆积,不得已选择过早离开这个行业。”

“除了勤勉,我没有什么优势”

相比于刘晓峰,朱挺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。在实验小学走出的职业球员当中,朱挺年纪轻轻就在大连实德一线队获得了出场机会,并且进过国家队、踢过奥运会,是同龄人当中获得成就相对较高的一个。但朱挺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高出许多。

“相比他们来说,我没有什么优势。可能我的优势就是更勤勉一些,对胜利的渴望会更强烈一些——因为我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。”

朱挺小时候,他的一家人住在大连东关街的一所小屋里,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卫生间。他至今记得:当天冷的时候,需要用火钩去生炉子、扒炉灰。朱挺小学毕业时,他的父亲就告诉他:家庭没有太大的能力给他更好的生活。无论他选择读书还是踢球,家里都会支持。但一旦选择下来,就要“一条道走到黑”。

热爱足球的朱挺做出了毫不意外的选择。他说:“那时候的条件逼着我咬牙坚持。当一个人没有退路的时候,他迸发出来的潜力会更多。”

在这种“毫无退路”的选择下,朱挺的职业生涯很顺利:2002年,17岁的朱挺被提拔到了大连实德一线队;2004年,19岁的朱挺被租借到大连长波,在中甲完成了职业联赛首秀,并打进个人职业联赛首球;2005年,20岁的朱挺回到大连实德完成了中超首秀,并代表中国U20国青队在荷兰世青赛上大放异彩;2006年,21岁的朱挺在中超联赛里打进8球,代表中国国家队完成首秀。但他仍然谦虚地认为,自己获得的机会要归功于时运。

“现在回想起来,我之所以获得这么多机会,主要是因为球队需要迭代了。这不是光靠我的努力和勤奋就可以。”朱挺解释道:“足球这个行业永远是优胜劣汰,同时它也无法违背自然法则。当你到了这个年纪,你的机能下降之后,一定会面临年轻球员的冲击,就看年轻球员能不能给这些老大哥带来威胁,有没有能力去取代他们。没有人会永远站在这个位置上。”

朱挺清晰地记得,当他还在大连实德青年队的时候,俱乐部在大连开发区的基地是怎样的布局:基地是呈阶梯式修建的,训练场一层比一层高。青年队在最下面,往上走是预备队,而一线队的宿舍和场地都在最高层。越往上一层,食宿和训练的条件就越好。青年球员们在训练时,对老大哥们优良的居住环境和训练环境只能仰视。如果也想去那里,就必须跨越这些层级。这种压力,贯穿着朱挺足球生涯的每一天。

“热忱、责任、激励”

现在,朱挺作为一名刚刚起步的主教练,除了研究技战术之外,还有一个让他下功夫的课题:对球员们的管理。球员时代的朱挺不太擅长和他人打交道,长期生活在球队的小圈子里,让他觉得自己需要尽快补上这一课。

“怎么与人沟通,怎么让别人能够舒服地接受你的观点?这个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,也是我现在做得最不好的一点。所以我也在学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技巧、真心的,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去印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
与队员如何进行交流和沟通,成为朱挺走上教练岗位后最大的困难。但是,朱挺的一个决定,却让他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意外的收获。在本赛季中冠的报名名单里,朱挺除了担任大连可为队的执行主教练,还把自己同时报进了球员名单。由于他相对成功的职业生涯,球队里的后辈们都很希望能和他同场竞技,哪怕是训练里也好。朱挺发现,自己只要出现在场上,对队员们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大的激励。

“我参与训练赛的时候,队员们都很希望能够击败我。哪怕是一次拦截、或者打赢我带领的这个小分队,他们都非常高兴。”朱挺说:“但当他们和我在同一个小分队的时候,又会成为我很好的帮手,他们会觉得和我一起踢球很自豪。对我而言,报名球员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。希望他们对胜利永远保持渴望、最终能够超越我。这也是对球队氛围很好的一件事情。”

朱挺的整个职业生涯经历过许多国内外教练,其中不乏很优秀的冠军教练。在朱挺看来,把这些教练的所有优点都吸收过来,融合在自己身上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:“我没那么聪明。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很多可以让我去学习的长处,但他们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教练生涯的积累,呈现出的是已经经过反复捶打之后成型的东西。”

从这些带过自己的教练身上,朱挺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。在他看来,不管自己未来的技战术水平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,如果失去了这三个特质,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。

这三个关键词是:热忱、责任、激励。朱挺执教的时候,一直用这三个关键词来要求自己。而球员时代留下的遗憾,也已经被他当作未来教练生涯的宝贵经验:

“我们这批球员,曾经让很多的球迷充满了希望。但我们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最终没能展示出我们应有的样子。这是我们在老了之后,可以在头发花白的时候坐在一起,喝点茶、一起去总结的东西……”

相关资讯

热点资讯

热门比赛

今日共1场

比赛回放

热门标签